|
|
黄土深情——记校友刘文西教授
当人们首次握到今年国庆节发行的第五套新版100元人民币时,着实为这印刷精美、设计新款的钱币而兴奋不已。其中毛泽东同志的头像立体感强,仪容端详,神态逼真,是难得的精品。它的绘制者就是我校校友——著名画家刘文西教授,他曾任延安市副市长,西安美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也是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9年10月,嵊州人民在庆祝解放的大会主席台上,挂起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这两幅画像的作者是一位年仅16岁的嵊中学生——刘文西。1933年,刘文西出生在山青水秀的绿溪乡水竹安村,1948年至1950年在嵊中读书,酷爱绘画。后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育才学校时,将美术作为终生追求便成了他生命之外的又一个起点。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这个有着几百年浙派、吴派、海派文人画传统,有着黄宾虹、潘天寿,上至吴昌硕、任佰年大师深刻影响的江南文人荟萃之地,在近百年来,除了继承发扬江南文人画传统外,集中了一大批留学和西画基本功很强的力量,刘文西在育才学校受到启蒙素描、色彩等学院教育后进入浙美,在潘天寿、方增先等先生的指导和教诲下,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开始进入国画人物画的学习,并更进一步学到了优秀的学院派基本功和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尤其是浙派、海派文人画传统,这为他最终创立黄土画派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本功。
1957年,大学将要毕业的刘文西被毛主席在陕北13年的伟大实践所吸引,选择了去陕北实习。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奔腾咆哮的万古黄河,激扬高亢的陕北民歌深深地激荡着他的心扉,一大批速写和成名代表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产生了,毛主席伟大而平易的态度,老农拉家常式的亲切,小伙毫无拘束之感,表现了青年的刘文西对人民领袖的无比崇敬和对创造历史的主人——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次年的毕业分配,刘文西选择了最艰苦的西藏和陕北,由于当时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的刘蒙天坚持要他到西安,他便毅然选择了这块终生为之讴歌的土地。生长于江南小乡的他,走向感受全新的黄土高原,创作激情奔如泉涌,《祖孙四代》是他来西安后又一幅震动中国画坛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开一代新风的力作。《在毛主席身边》、《拉家常》、《陕北之春》、《同欢共乐》等一大批好作品都洋溢着火热的生活气息。他几十年来坚持深入陕北不变,特别是在“文革”这样的特殊岁月里,虽然受到“四人帮”的各种迫害,但他坚持党的政策,从未放下画笔,即使白天挨斗,晚上还要回家将窗户蒙上被子画画。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炕头夜话》、《知心话》、《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在抗大》等作品是在这种身心受到巨大的压力下创作出来的。十年动乱后,他的问题得到平反,他焕发了精神,方向更明确了。《陕北人》、《房东的女儿》、长卷巨幅《陕北的秋天》等在更深入研究陕北历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深一层的思考,民族忧患在他的笔下得到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他和全国人民一样,和全国的艺术家一样迎来了艺术的春天,《黄土地》、《旱船姑娘》、《唱支山歌》、《一束野花》等抒发了他迎接改革开放的豪情。荣幸的是,90年代初,以专长画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毛泽东肖像而闻名于世的刘文西接到了第五版人民币币面主体图案毛泽东图像的绘制重任。为了设计新版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头像,刘文西教授58次上陕北,走访了上千个村庄,仅速写就画了两万多张。
生活给了他极大的创作源泉,他在长年的苦乐中得出了一个道理:“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告诉你路该怎么走。”刘文西几乎画了一生的黄天厚土,他与这片土地以及土地的主人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是成为他艺术定向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同时也填补了当时建国后中国画坛上缺少陕北——北方类型的中国画人物形象造型系列中的空白。再者他心灵深处的恋土情结与他少小时的水乡青山氛围形成了本质上一致而表象上有巨大的差异的新异感,形成了他对这片土地予以表现的冲动,而成为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的“黄土画派”的创始人。
在这有着越剧、绘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剡溪两岸,幼年的艰苦劳动炼就了强劲的体魄和倔强的性格,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给他走向艺术之路奠定了丰富的基础。他既带有我们家乡江南山水的灵气,也拥有陕北黄土高坡的旷达,浑身散发着谦和、朴实的农民气息。他还非常关心母校发展,在八十年校庆期间特地送来了题词和画册,以勉励一中学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
|
|